2016年4月21日 星期四

台灣民主進一步電子報 【轉貼】為窮人賦權:帶著台灣問題意識,直擊紐約市「參與式預算」(徐斯儉、吳建忠)


發報時間: 2016/04/21 │ 報主:台灣民主進一步

紐約市的推行有一個清楚脈絡:為窮人與弱者賦權。當目的感清晰,所有的制度安排才會有頭緒,而不是為了做而做。

特約撰稿人 徐斯儉、吳建忠 發自紐約

近年來,不少國家或地區的政治人物或公民團體倡議以「參與式預算」(Participatory Budgeting)開啟市民直接參與公共事務計畫、決策的另一途徑。所謂「參與式預算」,指的是地區居民針對地區公共建設的需求直接提案、討論、投票,最後由政府撥款執行。

在不同的地區,「參與式預算」推動、落實的程度不一。而美國紐約市推行「參與式預算」已經5年,無論流程和民眾參與程度都日益成熟。筆者日前就到了紐約,親身觀察紐約市民實踐「參與式預算」的全部過程。
為弱勢者和青少年打開參政之門
紐約市推動「參與式預算」其實一開始就是為了要給那些處於經濟政治社會弱勢的群體--窮人、新移民、年輕人、以及其他弱勢族群一個參與政治的管道,是對弱者賦權的一種改革。以是其核心的價值就是「參與」,或者「擴大參與」,並透過此參與過程,讓弱勢人民有一種能影響公共決策、能影響社區的「賦權感」,讓公共預算切實回應他們的需求。
「參與式預算」對於弱勢族群參政有什麼樣的幫助呢?根據 2015年的統計:超過5萬紐約市民參與了投票,參與者60%是有色人種;約十分之一在18歲以下;30%家戶年所得低於2萬5千美元;四分之一的參與者在美國以外出生,63%是女性。


2016年4月14日 星期四

台灣民主進一步電子報【讀者投書】新北市政府參與式預算市民實踐分享會心得!

發報時間: 2016/04/14 │ 報主:台灣民主進一步

【新北市在地深蹲協會 蔡承婷】

新北市參與式預算,玩真的還玩假的?
  一直以來,筆者對於參與式預算提倡的由下而上的公民參與很有興趣,也認為唯有這樣才能活化政府財政預算的使用,更貼近市民需求,把每一分錢用在刀口上,並且透過民眾參與的過程,讓原本原子化的公民逐漸覺醒,成為公民參與的種子。然而,參與式預算在台灣的實踐經驗尚淺,也未能突破淪於形式的政府發包現象,新北市率先以縣市層級為單位實踐參與式預算,不免讓人有點心慌,擔心政府「玩真的還玩假的」?四月九號於新北市板橋舉辦的參與式預算分享會,或許就是新北市決心的展現,也讓更多有興趣的參與者看見參與式預算的空間。

參與式預算想像空間無限大
  由下而上的公民參與,最特別的就是有無限的可能性,並且依據參與的單位/區域,而能發展出各樣的區域特色。如本次發表會中所分享的四個執行案例,都有各自的特色及發展脈絡,讓人看見參與式預算的無限可能。如蘆荻社大、永和社大兩案,都藉由原本社區大學的組織脈絡擴及在地居民,不但提案貼近市民需求,也有許多讓人耳目一新,屬於居民自發的日常需求,例如新住民野餐會、節電小撇步大募集…都展現了常民的需求,突破官方制式提案的狹隘。而由臺北大學主導的障礙者就業參與式預算,更是從規章制定到執行細項都含括障礙者親身參與,讓整個參與式預算從發想、提案、到成案都能真正落實讓障礙者充分參與的可能性。而新店達觀理的參與式預算案更是展現了一個新的面貌。

芝加哥模式的參與式預算
  芝加哥自2009年起,開始有議員提供「工程分配款」推動參與式預算的模式,分享會中,新店達觀里的案件便是由國民黨籍市議員陳儀君循這種模式,釋出一部份工程建議款,交由新店區達觀里的里民提案及投票。相較於由政府部門提供預算來執行參與式預算案件,這樣的模式能讓預算運用更為自由,不但是提案的設定能更貼近居民需要,提案審定和預算核銷的過程也能更為自由。相較於以往黑箱的議員「工程配合款」,這樣的使用模式也能讓其更具公共性與正當性。
  在此,筆者相當讚賞陳儀君議員的示範,也呼籲新北市其他區域的議員跟進,將議員「工程配合款」交由民眾以透明、審議的方式規劃運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