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22日 星期一

萬事起頭難

8月18日,中國時報記者葉德正二篇題目分別為「部分提案與局處例行計畫雷同、缺乏可行性 新北參與式預算 成效待檢驗」與「實施、稽核沒準則 公民參與變調」的報導,讓儀君這個參與式預算的實踐者,有些話想說。
參與式預算,在這幾年成為我國公民參與政治的熱切標的,分析其原因,個人認為正是因為這是一個可以讓公民以集體意見於既有代議體制外分配與使用公帑之管道。這樣的管道,在當前人民對於現行政治體系產生高度疑慮與不信任之狀態時,自然有相當程度的吸引力。且在其他的民主國家,這個方式也廣泛推動且為時已久,對於諸多公民關心議題之處理,亦產生了相當正面的效益。
因此,作為民意代表,儀君也就此多所學習,並於去年以建議款首開正式用稅金投入參與式預算之例,也就是葉文所指的達觀里一案。且接續,也不斷地朝這個方向努力邁進,期盼這個由公民直接參與的民主管道,在台灣能夠更加深植於社會當中。
然而,也正如葉記者大文中所說,我們新北市願意當參與式預算之先,去面對一個大家期盼卻陌生的新型態民主作為,必定要承受許多挑戰與困難。事實上,如果真的好做,如果無論法律面、行政面都不會存在問題,那麼之前喊得響的諸多綠營首長,為什麼姍姍不動?自然是因為這中間要面對、解決的環節所在多有。
那麼,是不是因為不好做,就不必做?又是不是因為做了產生某些問題,就停下來別做?儀君不這麼想。試想,民主這觀念,百餘年前對我們是多麼的陌生?而時至今日又產生了多少令人詬病的問題?難道因為這樣,我們可以不要民主、而得回歸專制?當然不成。因此,在推動一個新的觀念、一個可以讓民主更加強化的觀念時,我們欣見有不同的意見與指教,但對的事,我們必須堅持。
也誠如葉記者所言參與式預算無論在哪個國家實踐,目前為止,因為佔稅金比例都有一定限制,所以「配角終究是配角」。要不讓「角色錯亂」,必面所謂「引發更大災難」,儀君認為核心在於行政單位得先轉換心態。參與式預算的核心概念,是體制與公民的直接溝通。因此,行政部門在面對這個「配角」時,實在不適合再如過往那般,以封閉系統的思維,去面對開了門、掀了窗,讓公民走進體系的新作法。如果觀念不變,那就徒然是以官僚本位去對上公民參與,這才會是大的災難!
以達觀里之例來說,事實上案子與預算都已經執行完畢,絕非「迄今尚未施作」之狀態;審計單位何以沒有資料?這才是關鍵之所在!如果公民都已經把事情辦完了,但行政系統卻還遲遲沒有結案,那麼該調整的是哪一端?答案應該不會太模糊。
而至於專責機構,儀君建議,新北市政府當前即應指派一位副市長成立跨部會的參與式預算統合小組。一方面專門處理相關案件並督導之,另一方面對過程中各式各樣的問題也予以支援與解決。尤其是涉及法規修正之處,更是應該由這樣的一個小組,小則與議會協商修訂自治條例,大則與中央及國會協調修改法令。
新聞連結:
部分提案與局處例行計畫雷同、缺乏可行性 新北參與式預算 成效待檢驗
http://goo.gl/7sMpj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