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1日 星期四

台灣民主進一步電子報 【轉貼】為窮人賦權:帶著台灣問題意識,直擊紐約市「參與式預算」(徐斯儉、吳建忠)


發報時間: 2016/04/21 │ 報主:台灣民主進一步

紐約市的推行有一個清楚脈絡:為窮人與弱者賦權。當目的感清晰,所有的制度安排才會有頭緒,而不是為了做而做。

特約撰稿人 徐斯儉、吳建忠 發自紐約

近年來,不少國家或地區的政治人物或公民團體倡議以「參與式預算」(Participatory Budgeting)開啟市民直接參與公共事務計畫、決策的另一途徑。所謂「參與式預算」,指的是地區居民針對地區公共建設的需求直接提案、討論、投票,最後由政府撥款執行。

在不同的地區,「參與式預算」推動、落實的程度不一。而美國紐約市推行「參與式預算」已經5年,無論流程和民眾參與程度都日益成熟。筆者日前就到了紐約,親身觀察紐約市民實踐「參與式預算」的全部過程。
為弱勢者和青少年打開參政之門
紐約市推動「參與式預算」其實一開始就是為了要給那些處於經濟政治社會弱勢的群體--窮人、新移民、年輕人、以及其他弱勢族群一個參與政治的管道,是對弱者賦權的一種改革。以是其核心的價值就是「參與」,或者「擴大參與」,並透過此參與過程,讓弱勢人民有一種能影響公共決策、能影響社區的「賦權感」,讓公共預算切實回應他們的需求。
「參與式預算」對於弱勢族群參政有什麼樣的幫助呢?根據 2015年的統計:超過5萬紐約市民參與了投票,參與者60%是有色人種;約十分之一在18歲以下;30%家戶年所得低於2萬5千美元;四分之一的參與者在美國以外出生,63%是女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