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稱「種籽學苑」的信賢種籽實小,早在民國84年就搬遷到信賢國小原址,迄今超過二十五年,這個運作長久的體制外小學,可以說是台灣數一數二的先驅學校。在我任職新北市議員的第一屆任期,由於租約的問題,我就曾協助協調新北市政府讓「種籽學苑」能持續使用原有校舍運作,途中也經歷過風災摧殘、淨水場用地等種種問題,導致學校的辦學出現危機。而近期,再次得知因著部分問題,「種籽學苑」的存廢再次引起眾多討論,對此,我特別想要發表自己的一些看法。
本人身為新北市議員,同時身兼新北市議會教育審查會的召集人,長期在教育的第一線奔走,接觸的學校非常多,必須客觀的說,我非常慶幸「種籽學苑」在自己的選區-烏來,讓我能夠看見特別的種籽,扎根在台灣教育的深處。
當我於十年前初次造訪種籽實小,首先感受到的就是孩子與體系教育中的學生散發著不同的正能量。體制內教育強調的是標準、一致性,講的是效率,要的是達標,學生們在學習上有一定的答案,且透過課程的約制以考試來檢驗學習結果否在框架之內,長期下來的結果,就是面對學習時,學生苦哈哈,導致現在社會新聞上時常可見學生壓力不堪負荷的問題。
但這些在體制內教育普遍的景象,在種籽實小卻無從可見!在學校裡面,孩子面對的就是學習如何在生活學習的心態和方法,智慧就來自於自己動手做、親身去體驗的啟發,考題不在考卷,而在生活中,沒有填鴨式教育的固定答案。
種籽的教育模式從直觀、兒童發展歷程及對人的基本概念出發,漸漸發展出以「自主學習」為主的學習型學校制度,在幾近30年的時間裡,試著創造出適合本土的理想教育模式。如同學校理念所提:「自由、尊重、責任、支持、開放、信任、民主,這些在大多數人受教經歷中既熟悉又陌生的詞語,卻是種籽實小多年來在台灣本土的日常實踐。」
雖然種籽實小相較一般公立小學在制度上更具彈性,學習上也更強調學生各別的主體性,但因位處烏來深山,所以常需要對外爭取資源挹注,在這25年的歲月裡,辦學過程艱辛,即便是公辦民營的實驗學校,教育部完全沒有經費挹注,只有新北市教育局於少數幾年協助設備修繕而已,所以在去年108年我也以議員建議款,讓學校老師帶著學生們以參與式預算的精神,針對學校硬體需改善項目在生活討論會時進行討論,完成一堂公民培力課程,這一系列透過了解、想像、討論、報告、思考、表決的過程,都是孩子們學習如何參與公民事務的必經之路。
近年,我積極建請新北市政府協助爭取中央資源和經費投入烏來區發展,以地方創生的方向,促進烏來地方產、官、學的連結。從城鄉發展的角度出發,種籽實小處於烏來山區,雖距離大台北都會區較遠,但是在烏來當地,剛好能夠成為當地孕育人才的搖籃,讓地方的學子學習地方的文化,帶動地方的創生與復甦。
我想,台灣教育真的需要更多「種籽」的投入,而且需要各界長時間的耕耘與等待,才有機會看到強盛、健康的下一代,當我們這幾年不斷在喊著教育改革的口號時,其實「種籽」已經默默地在成長茁壯,不希望因著種種的因素,犧牲了台灣實驗教育過去的付出,用一句我常說的話:「無論如何,再苦都不能苦教育!」堅持下去,台灣才能擁有自己的軟實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