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7日 星期一

【台灣民主進一步電子報 2016/03/07 】

【新聞整理】20160304

 新店參與式預算有成 議員促成立專責機構(中時)


新店區達觀里參與式預算去年獲議員陳儀君支持,提供60萬元建議款經費,與里長黃振宇共同規畫執行,陳儀君今(4)日上午提出問卷資料指出,有超過6成民眾願意繼續參加投票,建議市府應成立跨局處專責單位,不應各局處自行規劃、多頭馬車。

新店區達觀里參與式預算去年共有7位提案人提案,經由當地里民投票通過「達觀里山坡地傾斜管及地下水位監測」、「達觀路臨路擋土牆排水孔疏通費用」、「自來水供水系統維護費用」等3案,每案獲得20萬元補助。

陳儀君、黃振宇與台北海洋技術學院通識中心教授吳建忠在新店區公所公布問卷分析報告,資料顯示,是否會來提案參加參與式預算,會與可能會的比率達59.47%;是否會繼續參加參與式預算投票達62.61%,顯示當地民眾對於參與式預算逐漸獲得共識、認同。

陳儀君指出,市長朱立倫曾在市政會議上裁示,各局處編列一定比率預算推動參與式預算,應該要落實,但許多議題不單只侷限於一個局處,她建議,應該盡速成立跨局處的專責單位,負責統合統整規劃,讓民主選舉往參與式民主更跨進一步。

取自網址:
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60304004069-260407

其他相關新聞:
1.參與式預算漸盛 新北議員盼設專責單位(聯合)
    http://udn.com/news/story/7323/1542406
2.新店參與式預算成功經驗 民代盼設專責機構
 (凱擘大台北數位新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txEDAaU_NM
3.問券調查分析「參與式預算」展現成果(中天)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RrznkFOUlQ

【轉貼】台灣當前的參與式預算概況:反省與前瞻(萬毓澤)萬毓澤 /中山大學社會學系始料未及的制度移植

我對「參與式預算」的興趣最早始於2005-6年,當時還是博士生,距今剛好十年。當時我在一篇文字中討論參與式民主與社會運動的關係,文中是這麼寫的:「我認為必須要有『傳統』的社會運動作為後盾,才能讓『參與式民主』朝向逼近『透過參與進行培力』(empowerment through participation)的方向發展。如巴西南大河州的首府愉港(Porto Alegre)自1989年起推動的『參與式預算』,就不是由中央的執政集團『施捨』而來,而是透過經年累月的社會運動、地方組織網絡、進步政黨(工人黨)與進步政治團體(如工人黨內部的左翼派別「社會主義民主」)共同推動而成」。我一直很關注拉丁美洲的左翼政治,因此很自然注意到首先在巴西愉港出現的參與式預算,後來陸續做了一些研究,也在2013年的「巷仔口社會學」寫了台灣第一篇討論參與式預算的學術性質文章(見〈「參與式預算」的興衰浮沈:巴西愉港的故事〉,以及該文的改寫版本〈巴西愉港的參與式預算:神話與現實〉,收於鄭麗君編,《參與式預算:咱的預算,咱來決定》)。

雖然參與式預算在國際上已經推動了二十年,台灣的腳步一直沒跟上,但我在2013年寫那篇文章時,其實沒有料想到,這種都市治理或民主創新(democratic innovation)模式竟會在短期內引進台灣,甚至成為顯學。拜柯文哲及其幕僚所賜,他在2014年競選台北市長時,首次提出了「參與式預算」的政見,宣稱要「讓市民參與預算的提案及審查」,連勝文陣營隨後也跟進。柯文哲上台後,除了台北市以外,新北市、台中市、高雄市、中央的文化部等,都陸續展開了零星的參與式預算實驗,目前已經累積了一些經驗,足以讓我們做初步的反省,並思考未來的推動策略及方向。這篇文章將對台灣的案例做初步的分類整理,指出這套制度在台灣已經或可能遇到的問題,最後提出我對推動參與式預算的10點「戰略思考」。

本篇為部分節錄,全文請見:
http://twstreetcorner.org/2016/03/01/wanyuze-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