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日 星期四

《與其「建議」不如「參與」》


新北市政府要取消議員的建議款中的「經常門」部分,將一千兩百萬均改為「資本門」。這個改革,引發不少議員的反彈。作為議會的一員,對於這個議題,我有不太一樣的看法。

這樣的調整讓議會同仁較難接受之處在於過去有800萬歸於「經常門」之經費,得以支應地方社團的補助申請;一但取消,一方面人情壓力湧現,另一方面對於部分真的極需經費的地方公益團體、甚至是學校也有影響。但我們當可想想,取消建議款後產生的問題能不能解決?又或者這樣的「建議」有沒有一直續存的道理?

先說社團之需。人情壓力之所以存在,講白了,不脫地方經營之需求。66名議員,市民就必須支應五億兩千八百萬在這方面。怎麼給?誰能拿?議員在選區內說了算,這也難怪外界對此迭有批判。再說真有需求。無論是學校或公益社團,如果制度更為健全,那麼市府直接給予經費當更為適切,不是嗎?況且,這些錢是不是真的打中了必要的需求點?市民朋友想來也不無疑問。

我認為,與其不斷地由議員「建議」這麼大一筆錢怎麼用,不如讓公民直接「參與」!我建議,新北市各區行政中心應建立公民參與的平台,讓有需求的社團、社區與學校,都可以透過這個平台來申請所需經費。市政府透過明確的規則與透明的程序,讓市民對於身邊的公共事務提出需求與建議,這顯然比由議員提出建議然後市府只能買單,要能讓市民信服。

現下,議員同僚們針對這手裡原本可以支配的錢,跟市府僵持著。但,這是市民想見到的嗎?時代不斷地演進,民主在代議政治之外,何以不能擴大直接參與的途徑?新北市正可利用這個變革的機會,去創造更具未來性的政治系統,這才是我們應該共同努力的方向!

至於資本門的費用,我也以為,在建議支用上,應該更著重補強市府未能察覺角落之基礎建設,尤其是針對偏鄉的需求。要讓偏鄉得以發展,要強調地方創生,如果不能改善其基礎環境,那等同緣木求魚。

這樣的改革,是時勢所需。選舉,常常讓人陷於一個又一個的任期,卻忘卻了抬頭看看更為長遠的時間。但,城市也好、國家也罷,都不該如此。往更遠的方向看去,才有可能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